关于进一步扶持嘉兴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服务外包作为一项兼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的新型产业,它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市构建资源消耗少、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还有利于培育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我市推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绿色引擎”。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采取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等有力举措,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省服务外包发展“一芯两翼”布局中的其中一翼。一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签约合同金额8.66亿元,执行金额6.67亿元,其中离岸执行金额4410.05万美元。二是市场主体日益增多。2012年,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增加到248家,其中有业务实绩的企业增加到96家。三是人才培训稳步推进。2011年,新认定嘉兴市长江三角金融商用人才服务中心等5家为市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据统计,四年来累计培训服务外包从业人员16519人。四是平台建设进展良好。2012年,我市认定了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等6个市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据统计,四年来各示范园区共投入建设资金22.43亿元,其中用于公共平台建设1.43亿元,建成服务外包业务用房16.8万平方米。
二、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苏南诸城市和我省杭州、宁波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调研来看,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我市现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拓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目前能够带动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的龙头企业相对缺乏。在产业整体规模和集聚效应尚未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城市品牌知名度不足,有利的地区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人才较为缺乏。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着用人难、育人难和留人难的“三难”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要花费很大力气培训新员工。二是熟练员工受到上海、杭州等地高薪吸引,跳槽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三)平台示范不强。我市在集中力量促进平台发展的机制上还没有形成,致使产业的载体项目缺少整体规划。公共服务平台尚不完善,没有形成标杆式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对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认识相对薄弱,示范园区发展受到制约。
(四)政策扶持不够。尽管我市设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但在资金兑现方面还存在不够及时、方便等问题。从政策环境角度来说,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除了重视资金扶持之外,在提供法律保障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市还没有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要优化环境,做大做强企业。要大力发展中小服务外包企业,重视面大量广的中小服务外包企业成长,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共享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政策和招商资源。要重点扶持一批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潜力、有技术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培养一批产业“小巨人”。要鼓励有发展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二)要完善机制,强化人才培训。要形成综合性的、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供给体系,积极开展“企业订单式”、“计算机加外语”特色培训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积极引进海内外具有从事服务外包经验和熟悉国际外包市场的优秀人才,对经认定吸纳行业领军人才的企业,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培训补贴、提供人才公寓,简化出入境手续等措施。
(三)要正确定位,加强园区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合理、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产出高效”的要求,在现有示范区内明确服务外包核心区域,引导园区优化区内产业布局,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主导业态,塑造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要重点推进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商务配套等建设,进一步推进建设符合园区发展容量需求的人才公寓,树立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园区品牌。
(四)要加强保障,加大扶持力度。要在原有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出口奖励、人才培养、创业支持以及生活保障等相关政策,使政策更具有可操作性。要扩大奖励面,不仅要支持离岸外包的发展,对近岸外包和在岸外包的企业,也要加大奖励力度。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兑现政策方面既要做到及时,也要做到方便。要将服务外包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