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简报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 经济服务 宣传教育 党建工作 商会协会
信息公开
工商联简介
组织机构
工作职能
工商联信息
要闻简报
通知公告
禾商网校
企业经营管理
涉企政策法规
理想信念教育
参政议政
经济服务
宣传教育
党建工作
商会协会
工商联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商联信息
【同成长 共发展】陈士良:行纤维之事 利国计民生
来源:http://www.0573zsh.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8    点击次数:4096

“行纤维之事,利国计民生”。这是陈士良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对桐昆集团的定位。作为嘉兴市股改以来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企业,过去几十年,陈士良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涤纶长丝上翩翩起舞,把握了中国化纤行业高速成长的黄金机遇,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化纤厂,发展为世界“化纤航母”。


1981年,由青石、晚村、义马、永秀、大麻5个乡镇公社与桐乡县社队企业局一起,在没有一滴油、没有一粒切片的桐乡县,联合筹建桐乡县化学纤维厂。第二年,工厂正式投产,由郁新芳出任首任厂长,生产丙纶长丝产品,是当地第一家生产化纤长丝的乡镇企业。

陈士良是洲泉镇青石乡人,1981年他18岁,高考之后赋闲在家,报名参加了工厂招工。当时桐乡县化学纤维厂计划在5个乡镇招工100人,要求必须高中以上学历才能报名。结果报名者近600人,经过严格考试,从中筛选出100多名佼佼者,陈士良就是其中一名“幸运儿”。

进厂仅一年,通过学习和专业培训,他就从一名普通机修工,被提拔为机修班长。由于化纤行情好,企业效益相当可观,1984年底,公司计划筹建三期工程(即凤鸣化纤厂)。于是,郁新芳抽调陈士良等人来筹建新项目。到了1986年,由于体制原因,6家联办单位在经营分配上矛盾重重,桐乡县化学纤维厂被迫分割为凤鸣化纤厂、桐乡化纤厂和洲泉弹力袜厂。

到了1990年,桐乡化纤厂发展陷入困境,成为全省化纤纺丝行业规模和效益倒数第一的企业。眼看厂子难以为继,200多名职工联名致信洲泉镇党委、政府,要求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洲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领导多次找陈士良谈话,要求他出任桐乡化学纤维厂厂长。

当时,陈士良已经是桐乡凤鸣化纤厂副厂长,而且当时的凤鸣化纤厂如日中天,是省内外知名企业,而桐乡化纤厂则资不抵债、人心涣散,处在倒闭边缘。1991年初,陈士良从美国考察归来,刚下飞机,就被洲泉镇政府接到乡镇企业局。随后,镇领导接连做了七天思想工作,说服他接手桐乡化纤厂。同年35日,镇党委、政府一纸命令,陈士良正式担任桐乡化纤厂厂长,那一年他28岁,距他第一次进厂正好十年。

接手后的资产清算结果显示,当时总资产不到500万元的桐乡化纤厂,已经资不抵债近100万元,既无自有资金,也早被银行拉进了信用“黑名单”。

上任伊始,陈士良不找市长找市场,奔波于省市内外,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当时全国化纤市场供销两旺,正处于繁荣时期,低档次的丙纶产品市场销路也畅通无阻,经常供不应求。而以桐乡化纤厂当时的技术水平虽然没有走在同行业中的前列,但产品的销路应该可以看好,而且工厂尚有许多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源。于是,整顿内部管理,恢复正常生产,就成了陈士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第一仗。

同时,陈士良以他独特的风格努力聚拢涣散的人心。每天他都与员工摸爬滚打在一起,使员工们看到企业新的希望。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市场行情、同样的中层领导和职工队伍的情况下,桐乡化纤厂第一个月产量就增加了近四成,获利五万元。

随后,陈士良马不停蹄地扩大产能,利用企业自身积累,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上了一条年产200吨的SKV101丙纶纺丝机生产线,两个月收回全部投入,当年盈利100万元。陈士良首战告捷,迈出了他事业起步最为艰辛的一步。

1992年,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涤纶长丝产品以其性能和用途的优越性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转产”,陈士良打起了调整产品结构的小九九。但按当时企业的实力和外部信誉,要筹到技改的资金谈何容易。

迫不得已,陈士良只好借船出海——北上寻找联营生产的合作伙伴。为此,他三赴江苏昆山,与江苏昆山的苏三山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将一条年产1000KP431涤纶纺丝生产线运回了桐乡。接着他又如法炮制,与江苏常熟化纤设备厂达成协议,将共同研制的两条年产2000吨的SKV102涤纶纺丝线在桐乡化纤厂采购试用。

有了这些先进的生产设备,桐乡化纤厂成功转产到涤纶领域。到1993年,桐乡化纤厂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完成了凤凰涅槃般的转变。

1995年,桐乡化纤厂改制,因为感念昆山苏三山集团、常熟化纤设备厂患难相助之恩,陈士良把企业更名为“桐昆”。这一年,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增强专业化生产能力,桐昆一跃成为桐乡经济总量第一的企业。1997年,借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洗牌机遇,桐昆“低成本扩张”,相继收购浙江华伦化纤厂、天马化纤厂等企业,成为中国大陆涤纶长丝产量最大的企业。


2000年前后,是中国化纤行业的“黄金期”,桐昆也进入了“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2000年,桐昆投资建设“中国桐昆化纤工业城”,正式进军熔体直纺;20026月,建成嘉兴市第一条熔体直纺生产线,实现从切片纺到熔体直纺的升级转型,完成首次产业链垂直整合;到2004年,中国桐昆化纤工业城建设基本完成,桐昆成为国内最大的差别化纤维生产基地,经济总量跃升嘉兴第一。

2008年,金融风暴袭卷全球,陈士良带领桐昆却逆势而上,投资12亿元,全面启动洲泉工业园区恒通年产40万吨——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一头两尾”熔体直纺项目建设,2009年该项目顺利投产,桐昆以年产150万吨涤纶长丝总产能,一举超过印度信赖公司(Reliance Group),成为全球第一的涤丝生产商。2014年初,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末,桐昆投资33亿元,正式启动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PTA项目,使桐昆形成上通PTA,下达长丝生产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开启了发展新纪元。

2011518日,陈士良主导桐昆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233),成为嘉兴市股改以来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企业,掀开了桐昆集团发展的全新篇章。也正是在这一年,桐昆开始走出桐乡,布点湖洲长兴,启动了长兴恒腾年产40万吨直纺差别化纤维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又陆续上马了二期、三期项目。

此间,桐昆又折回发源地桐乡洲泉,于2011年到2018年先后上马建设恒达,恒嘉,恒邦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及恒瑞项目,为桐昆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后劲,助力桐昆在涤纶长丝行业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领跑者地位。同时,公司又建成了嘉兴石化年产200万吨PTA项目(PTA二期),进一步拓展完善产业链配套,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经过近二十年的集约化发展,今天的桐昆集团已经在桐乡经济开发区、桐乡洲泉工业区、浙江乍浦工业园区、湖州长兴等地建起四大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规模超过5000亩,具备年产520万吨聚合和570万吨涤纶长丝、420万吨PTA的生产能力,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


如今,桐昆又与荣盛石化、巨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建设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军大炼化领域。至此,桐昆集团建立涤纶长丝生产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顺利完成。

作为一家具备五大系列1000多个涤纶长丝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型现代化化工企业,桐昆集团可以生产从50D1000D之间几乎所有规格的涤纶长丝,产品差别化率超过65%,被业界称为中国涤纶长丝行业的“沃尔玛”。就是这样一家已成行业龙头的企业,仍然在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有力支撑和推动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科技创新,勇攀行业技术巅峰。

近两年,桐昆先后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获评省级企业研究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这些平台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工作。目前,由桐昆牵头、参与起草的国家(行业)标准已近40项,列入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3项,主持了“2016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参与“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承担了9项国家火炬计划和1项国家星火计划,申报专利500余项,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19项。


2016年,桐昆集团成为行业内首家获得“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同年9月,由桐昆起草制定的《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低弹丝》“浙江制造”团体标准通过“浙江制造”专家组的评审并实施,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2017年,由桐昆牵头完成的“绿色多功能差别化聚酯纤维制造与应用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是嘉兴市、也是化纤行业第一个绿色制造项目;同年,桐昆又被评为全国化纤行业标准化领军单位和全国化纤行业品牌质量先进单位。

展望未来,陈士良说,作为国家产业振兴和重大技术改造的主要参与者、化纤行业绿色制造的领跑者、聚酯长丝核心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及行业标准制定的领军者、化纤行业产业链全流程智能制造模式的开创者,桐昆将坚持“打造百年桐昆,实现永续经营”的梦想,把企业建设成为规模化、差别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先进制造型企业、全产业链企业、绿色智能企业,以世界化纤行业航空母舰的姿态,引领中国化纤行业勇往直前驶向新征程。(宣传处  桐乡市工商联)

上一篇:张兵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 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下一篇:首届“最美新锐禾商”——姚惟秉:用匠心刻画每一寸土地
Copyright © 2003-2024 Zhejiang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ll rights reserved.嘉兴市工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电话:0573-82073683 传真:0573-82061074 嘉兴市姚家埭76号
嘉兴市互联网协会 推荐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70382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