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地商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及意义
1.社会治理的创新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异地商会(协会)已成为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它是企业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场所和依靠力量。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异地商会(协会)作为会员企业的大本营、非公经济人土的娘家,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招商引资的好平台。近年来,异地商会(协会)及时捕捉商机,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主动作为,不少项目在异地商会(协会)的牵线下,顺利落户。许多异地商会(协会)利用与外地商会(协会)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行业商协会还经常开展行业整体包装推介、产业专题招商,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系列专题招商会,其成效显著。
3.会员利益的维护者。商会(协会)努力做企业的保护神,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了许多以往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为会员企业解决问题。行业商协会以行业“代言人”的身份,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反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制止仿冒侵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导企业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4.建设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异地商会(协会)积极引导会员企业以各种方式为政府解忧,为群众排难,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异地商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及可行性
嘉兴市出台了《嘉兴市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暂行办法》,以此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嘉兴异地商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基层群众的纽带与桥梁,其中的作用是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
嘉兴异地商会(协会)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各项社会活动,服务当地企业和居民已经取得良好的口碑,在扶贫帮困、慈善求助、信息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嘉兴异地商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作用,如嘉兴市河南商会开展“育(豫)苗行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不仅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进一步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嘉兴市异地商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证案例
(一)关爱新居民子女
嘉兴市河南商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分别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仲裁调解委员会,连续多年在会员单位中开展“智信经营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坚持做好育(豫)苗公益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管理活动中。如“育(豫)苗行动”,成立于2012年8月30日,是由嘉兴市河南商会领导管理与实施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致力于改善在嘉兴务工的新居民子女的成长环境,通过社会志愿者、在校师生志愿者和商会组织支持等,使新居民子女享受更多的教育和帮扶,包括辅导学习、培养兴趣、谈心交流、集体活动等形式正确引导其融入城市、健康成长。活动开展至今,已结对帮扶500余名新居民子女,除开展课业辅导外,商会还经常性的组织集体活动,已开展的活动有:梅花洲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嘉兴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参观学习,陶冶情操;嘉兴空军机场、嘉兴边防检查站参观,体验军营生活;大剧院观看话剧等演出,近距离感受多彩舞台的美好。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得到民工学校及结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二)参与社会治理相关案例
河南商会一名会员家属在老家的自家农田因土地征迁问题,家人被两名地方执法人员强制拉走,拉走后通过一些不适当的方法对其人身攻击及身体伤害,导致其身体严重受伤,事后却无人问津,且相关人员没有给予合理的说法。因未得到合理解决,对商会会员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河南商会知晓此事后,以商会的名义及时给当地镇政府发函协调,希望政府领导出面调查事情详细情况,予以妥善处理,并要求该地镇政府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河南商会,也表示将持续关注此事件的合理、合法解决。此事情的良好协调处理的结果,在商会中也被传颂,其有利的维护了商会会员家属的合法权益和基层政府的形象。
(三)支持帮扶公益事业
嘉兴市社会组织对全市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嘉兴市温州商会2013年5月成立温商基金会,五年来,为西部甘肃通渭“211、985”贫困学生、温州山区贫困学生等累计入户审核、慰问达上千个家庭;通过实地项目结对等方式,定期回访和资助学生400多位;定期慰问、不定期组织开展互助活动等方式帮助失独家庭200多户,使其接受心灵的安抚,尝试走出阴霾;联合五县(市)温州商会共同进行慰问活动,关爱慰问公安、消防、见义勇为,组织了17个慰问小组100多人,慰问杭州、湖州、诸暨、嘉兴市五县两区76个英雄家庭,让英烈家庭感受来自嘉兴温商的感恩与关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湖南商会多年在雷锋纪念日前后在嘉兴的部分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弘扬红船下的雷锋精神,争当南湖边的志愿先锋。四川商会的与社区共筑安居巡防、山东商会的孔子讲堂等等都在积极为嘉兴和谐共建贡献力量!
四、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协会)参与嘉兴市社会治理作用的若干意义
1.强基固本,推动商会(协会)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异地商会(协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异地商会(协会)人才建设的认识,将异地商会(协会)人才发展纳入政府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推动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惠及商会人才,积极培育、培养商协会工作领军人物;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异地商会(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同时,要招贤纳士,积极引入复合型人才,为异地商会(协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强对外联系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异地商会(协会)要正确处理好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积极引导会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指令,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异地商会(协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参政议政的优势,及时反映会员企业的呼声、建议及思想动态,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献计献策。此外,异地商会(协会)要加强与其他商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为会员企业多搭建交流平台、融资平台、合作平台。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全方位开展会员服务工作。一方面,异地商会(协会)要掌握和了解会员的投资经营动态和发展需求,主动汇集有利于会员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投资信息。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协调,向会员企业提供-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高的项目,为会员开辟广阔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接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分流出的一些职能,如: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梳理,及时向商会及其会员企业和全社会公布;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投诉举报中心,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建立会员来信来访制度,帮助会员排忧解难等。四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异地商会(协会)文化品牌。秉承优秀的商帮文化,总结推广先进的商业理念、企业管理经验,积极创新和发展现代先进商会文化,打造特色商会文化品牌;加强引导,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先进异地商会(协会)文化;制定商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推进商会持续发展。
2.加强法治建设,规范对异地商会(协会)的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异地商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和完善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系的保驾护航。当前,我国在异地商会管理和规范领域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比如,缺乏层级较高的民间组织管理的一般性法律,民间组织管理的“母法”缺失;缺乏专门针对商协会、异地商会的具有可操作性、分门别类的管理法规;现行的一些管理条例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用,相当一部分管理条例技术细节粗糙,内容笼统模糊,适用困难。为此,一方面,要制定《民间组织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异地商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性质、职能、任务、权利、责任、义务、组织形式等;另一方面,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商会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商协会、异地商会作为法人社团的地位,划清异地商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界限,明确异地商会(协会)的性质、职能、任务、组织形式、制度安排等,使异地商会(协会)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还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激发异地商会(协会)活力,使其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转变观念,重视异地商会(协会)发展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异地商会(协会)的认识,准确把握异地商会(协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和支持异地商会(协会)建设,加快异地商会(协会)的培育发展,切实帮助异地商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异地商会(协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激发异地商会(协会)的活力,使其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异地商会(协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服务能力,团结会员企业,切实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努力把商会建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职能的承接枢纽、商会建设的示范窗口、会员服务的温暖之家、互助共赢的发展平台、对外交流的桥梁纽带。(《新嘉兴》5月刊用稿 嘉兴市河南商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