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高高的塔吊、轰响的机器、忙碌的工人……尽管是清明小长假,但在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占地116亩的新厂房依然在加快建设中,预计于今年9月竣工。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年产135万件高精度双面抛平面晶圆片、1900万件高精度双面红外反射条建设项目”去年已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而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流水线依然十分繁忙,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作为一家传统光学企业,蓝特光学20多年来秉承“工匠精神”,深耕光学领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驰骋,不断挑战技术难题,成功掌握了非球面玻璃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生产玻璃光学元件种类最广、最齐全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企业故事】
成立于1995年的蓝特光学,最初的产品仅仅应用于传统望远镜、显微镜,在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后便遇到了瓶颈,销售额停留在八九千万元,利润停留在一两千万元。“这样的发展瓶颈,肯定是要闯过去的,靠什么闯?那就得手中有过硬的技术和叫得响的产品。”蓝特光学董事长徐云明的话掷地有声。
在徐云明的印象中,光学薄膜项目的研发,是企业相对较早的一次技术攻关。当时,在国内懂得该技术的人屈指可数,不少人在获悉蓝特光学的相关计划后,甚至主动来电劝导,希望徐云明放弃这样“痴心妄想”的计划。面对压力,徐云明坚持了下来,带领团队努力了8个多月,研发的产品终于通过了检测,成为华东六省一市首家开发的新产品,一下就打开了市场。
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相机行业的镜头生产一直是块短板,能生产高清镜头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应用在高清镜头中的非球面镜片则属于行业的技术难点。在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摸底基础上,蓝特光学看准了高清镜头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非球面镜片制造难度高、准入门槛高的特点,于是便从2012年起把非球面光学玻璃热模压技术作为公司重点研发投入项目。
技术攻关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挺过黑暗迎来黎明后的阳光也是最灿烂的。从2012年起,蓝特光学每年投入不少于企业销售额20%的经费,为的就是要攻下这一技术难题。2014年,企业即便面临资金链危机,也始终没有轻言放弃。最终,蓝特光学在2015年迎来转机,在两项技术上获得突破。2016年底,蓝特光学“年产1125万件精密模压非球面玻璃光学元件项目”中标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
【延伸阅读】
蓝特光学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沉淀积累,持续开发出创新性、差异化的产品,走上了一条独具优势的以科技驱动创新发展之路。“我们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围绕现有产品连点成线,前瞻性、差异化设计开发产品。”徐云明说,这让企业从日渐饱和的传统产品中“跳脱”出来,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品结构,重绘了企业发展前景。
根据计划,2018年至2019年,蓝特光学将投入1.5亿元开展非球面项目的建设及其下游领域的研发,在智能驾驶领域与世界知名汽车配件企业开展多种合作模式,用2至3年时间实现从镜头到模组的全面整合;在高清手机镜头领域与全球知名消费类电子客户展开深入合作,进行非球面手机镜头研发,进一步深入消费类电子市场;在虹膜解锁领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多种模式合作。
如今,蓝特光学产品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市场也越来越大,已涵盖传统光学、非球面光学、汽车光学、平板光学等方方面面,涉及传统光学仪器、安防监控、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等各个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光学晶元片和超高精度光学晶元片将会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事实上,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蓝特光学还大力推进企业的机制创新。“蓝特光学要在机制上也实现创新,提倡成果共享,树立分享意识,为员工创造机会,提高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徐云明说。(来源:嘉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