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资源国际化、要素市场化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对自身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市民营企业抢抓机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市民营企业更好更快“走出去”,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嘉兴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基本情况 (一)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对外投资额增幅大。2015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项目27个,投资额28853万美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0%,相比去年同期8910万美元增长了224%,其中民营企业境外中方投资占总额的90%左右。 二是大项目为投资主力。2015年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投(增)资项目9个,投资额26590万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2%,相比去年同期8470万美元增长214%。如,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000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珀斯设立澳洲兴澳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为房地产项目,主要经营房地产、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传媒等项目的投资业务。 三是投资国别(地区)呈现多元化。2015年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地区)16个,既有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埃及、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新兴市场。 四是投资行业涉及面广。近年来,我市境外投资项目的行业涉及面渐广,其中包括房地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农业、采矿业等。 五是参与“一带一路”有亮点。截止到2014年底,嘉兴市对外投资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33个,对外直接投资额32722万美元。2015年上半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增)资项目达9个,对外直接投资额13295万美元。巨石集团有限公司为2012年在埃及设立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增资9500万美元,再建8万吨玻纤生产线,该项目已被列为全省“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同时,我市4个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进项目”重点名录(秀洲区洪合毛衫商会柬埔寨金边浙江工业园建设、海宁农发福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柬埔寨大米种植和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项目、桐乡巨石集团埃及玻璃纤维制造项目、桐乡振石控股集团印度尼西亚的玻纤项目)。 六是企业抱团意识增强。抱团“走出去”是我市民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市洪合毛衫商会牵头与柬埔寨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将在当地建设一个占地千亩的境外合作区,带动嘉兴传统产业抱团向境外转移。 (二)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我市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嘉政办发〔2014〕89号)的精神,在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嘉兴市成立市企业“走出去”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走出去”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二是加大财政支持。我市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我市各相关部门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积极创新管理,不断简化企业境外投资的报批手续。外事部门积极协助“走出去”企业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对“走出去”项目洽谈、投资对接活动的出国(境)手续等提供便利化服务,市商务局对合规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助推民营企业“走出去” 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国际业务模式和金融服务品种,通过整合融资、结算、信用支持及资金管理等产品,为企业产品出口、境外并购、境外工程承包等定制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行嘉兴分行依托海外网点和渠道,为企业提供全球账户管理、集中收付款、资金池、理财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跨行、跨境资金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中行嘉兴分行推出的“海外直贷”业务,利用境外金融市场的丰富资源,通过与境外分支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巧妙运用境外资金。 (四)工商联组织搭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 我市各级工商联及商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性优势,助推企业“走出去”。一是组织企业家参加“世界浙商大会”、“浙(禾)商大会”,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二是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境外投资说明会、推介会等,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境外投资信息。三是举办民营企业高管人士境外经营管理研习班,提升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四是组织民营企业出国(境)开展经贸合作交流,扩大和深化与境外工商社团、企业界的交流合作。 二、嘉兴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存在问题 (一)跨国经营人才缺乏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拥有熟悉投资国环境、语言、文化、法律、国际贸易惯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市民营企业中多数管理人员缺乏国际经贸知识,不懂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法规,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有的素质,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突出问题。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反映,企业虽然在境外投资多年,但是缺乏既熟练掌握当地语言,又通晓国际法和国际商业惯例的人才。 (二)抵御风险能力较低 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包括投资国的政策法规改变风险、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动风险、汇率和融资风险等,我市民营企业对这些风险往往认识不足,对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市场信息、文化风俗、风土人情等了解不多。一些缺乏境外投资经验的公司,在投资时没有做好防范风险的措施,让企业“走出去”发展变得艰难。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政府没有专门建立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以提供国内外投资商情,使一些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投资信息、把握投资机会。二是国内缺乏法律、会计、投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专业化程度高的服务,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求。美国、香港等地虽然有知名专业服务机构,但费用高昂,沟通联系比较困难,服务效果也很难把握。 (四)财税政策不配套 在财政补助方面,我市许多企业希望得到政府财政资金的补贴和支持。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反映,从商务部获得的项目贷款贴息额只占其利息支出的5%,而且钴作为90%依赖进口的战略性资源,未被列入商务部资源回运补助目录。但目前我国对境外直接融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没有财政支持政策。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市有企业反映境外产品回销国内征收所得税较重,认为国家应参照西方国家改为消费税。部分企业反映在境外投资存在着双重征税情况,华友钴业公司反映,将境外投资的钴精矿运回国内深加工,被重复征税。 (五)金融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所需资金投入也相应增大,资金缺乏成了影响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因素。而我市民营企业在境外银行中缺乏信用基础,融资渠道少,很难从境外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国内银行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境外投资贷款业务,海外服务网点偏少,对境外投资的服务能力偏弱。而且银行自身的风险防控意识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难度,企业申请贷款难度比较大,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导致一些优势项目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