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委员:
下面,我代表市工商联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嘉兴民营经济升级版。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嘉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变化,为促进嘉兴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相
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着力实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工程,推动我市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我市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0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1家。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市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普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全市共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33家、省级以上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3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研发中心166家、市级研发中心313家。
三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发展。我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取得良好成效,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实力持续增强。全市已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4家,其中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9家,占全省总数的1/4强。
尽管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跟省内先进兄弟地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从政府投入来看,实际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比重相对偏低,补助平均化倾向明显,多、小、散情况突出,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与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从企业投入来看,民营企业的平均科研经费支出额与其它经济主体相比是最低的,仅为0.02亿元,远远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0.07亿元和港澳台等外商投资企业的0.03亿元。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从产学研用合作来看,我市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覆盖率不到30%,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率只有10%左右。从发明专利来看, 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省第7位,与省内其他兄弟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技术创新人才相对缺乏。从人才总量来看,人才密度不高,支撑作用不强,作为创业创新主力军的民营企业人才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从产业人才来看,结构失衡矛盾较为突出,表现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初级职称者多,中高级职称少;技能型人才中,初级工多,中高级技工少。
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是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立足嘉兴实际,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真正实现从“嘉兴制造”向“嘉兴智造”的转变。具体来讲,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府引导,形成技术创新战略高地
1、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加快组建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协调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组织和整合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错位发展,重点突破,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新优势。要深入实施一批产业技术重大攻关项目,以技术领先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3、要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传统产业技术的创新提高,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要大力度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现代技术改造促进传统民营企业提质增效。
二、突出企业主体,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投入主体。积极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外资和社会投入为重要组成要素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我市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骨干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和海外研发机构。
2、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研发主体。深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新兴产业为目标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科研机构参与竞标获取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政府给予资金扶持的反向研发机制。
3、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成果转化主体。着力提高本地民营企业承接技术转移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建设,努力形成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三、夯实人才基础,发挥技术人才支撑作用
1、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实施企业优先人才开发战略,逐步形成技术人才向民营企业集聚的机制。出台关于市外技术人才引进的户籍调动、社保福利、职称评定以及购房定居等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进一步鼓励外来技术人才扎根嘉兴。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融合推进力度,扩大海外引才工作站组建范围。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设立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奖励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内部技术人员培训。重视办好高职类教育,继续引进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的高职类院校。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形式,建立完善的现代员工培训体系。
3、建立健全人才考评机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针对不同人才,采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评价的方式,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才,可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允许他们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四、搭建融资平台,实现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1、建设创业投资基金的集聚区。以“基金小镇”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设计创业资本对接科技企业的正向激励机制,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创投定点对接本地高新园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引导创投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2、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先行区。在嘉兴银行高新支行、农业银行嘉科支行两家试点科技支行的基础上,成立一批专营化的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将民营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融合打包,重点探索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方法。政府出台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障科技金融的发展。
3、建设长三角科技金融合作的前沿区。充分发挥与沪杭同城的区位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加快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汇聚。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研发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后台配套服务机构落户嘉兴。建设面向全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重点对接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成果产业化分流落地。
五、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民营资本创新活力
1、营造亲商氛围,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梳理完善各类涉企扶持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解决政策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企业对政策“含金量”的质疑。
2、规范各项收费,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严格收费项目报批制度,严禁变更和扩大收费范围或将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实行收费前审制度,禁止违反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到指定机构接受评估、检测、代理、查询等服务并收费。
3、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对制造、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对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扶持力度,依法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全力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工程的意见》的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嘉兴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的重视和决心。我们坚信,现在正是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时机,让我们群策群力,积极有为,凝聚禾商力量,为嘉兴新一轮科学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发言人:市政协委员(工商联界别)、民丰特种纸股份公司总经理卢卫伟 |